最新资讯 New
湖北工业大学大礼堂借用流程
团省委书记周森锋调研走访湖北…
湖北工业大学举行“共创美好社…
学习雷锋精神,争当时代先锋
校团委荣获“2022年度全省共青…
经济与管理学院成功举办第三十…
湖北工业大学举行“十佳雷锋志…
湖北工业大学举行第四届志愿公…
联系我们 Contact
你的位置: 首页 >> 素质引航 >> 社会实践 >> 正文

亲临文化馆解众惑 深入小学感真情

2017年06月28日 00:00  点击:

      伴着凉凉的微风,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馆。非遗中心的马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带领着团队成员拜访了文化馆刘馆长。刘馆长态度亲和,讲话风趣,像唠家常一般向我们介绍了与非遗文化尤其是西兰卡普相关的知识。 

                           

       法律法规做保障
       刘馆长首先谈到法律法规方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出台了《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们国家是第六个签字国”。为了响应这个公约,全国人大及湖北省人大分别在2011年和2012年颁布了相关法律条文,刘馆长还提到,恩施州为了开展民族文化保护活动早在2005年就颁布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体现了州政府对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视。在聊天过程中,我们谈到了民族文化进校园问题,刘馆长表示,“虽然在各学校开展了多项文娱活动,比如教授土家族锣鼓以及学习苗语,但民族文化的传承仍有很多困难,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发展带来的挑战”。此番话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怎样才能让民族文化与时代发展同步?怎样使之适应社会发展呢?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西兰卡普“商业化”
       在交流中,我们提出了“西兰卡普日趋商业化”的说法,刘馆长立即对其进行了更正,他强调,其本质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不能完全说是“商业化”“市场化”。通过这几天的调研我们了解到,过去的西兰卡普织锦仅作为生活用品,比如铺盖、包头以及婴儿用品,而在现在,织锦更多的以工艺品的身份出现在人们视线中,发挥其装饰价值,满足了市民的审美需求。“我们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双虎纽錞于,只有恩施才有。”刘馆长说时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
       文化传承需创新

      “戏剧不改革不发展,光靠文件,死路一条。”当我们谈到戏剧文化的传承时刘馆长这样说到。和戏剧一样,西兰卡普织锦文化的传承同样需要创新与发展。“在如今这个年代‘传’与‘承’其实是分开的,国家级民间艺人还有很多,但真正愿意学习的人非常少。原因是什么?很简单,缺乏时代元素。”刘馆长从专业角度向我们分析现状,“传统织法不能变,但图案是可以创新的”。从刘馆长的话里我们了解到创新才是文化永葆生命力且充满活力的保证。

                             

       下午两点二十,我们到达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和六年级(1)班的同学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感受民族小学“西兰卡普”之美

       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来到(1)班,热烈的掌声让我们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与活力。当队长向同学们问道“有谁知道西兰卡普”时,身着蓝白条纹的杨逸轩(音)小朋友高高地举起了手,勇敢地走上讲台为我们介绍西兰卡普。他流利的讲述与自信的气场,赢得了阵阵掌声。在和杨逸轩的聊天中我们了解到他曾到博物馆做讲解员,为众多游客讲解有关于西兰卡普的知识,是同学们心中的“小小男神”。团队成员走到同学们身边,在发放调查问卷的同时还不忘与他们聊聊天。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每位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今天一天,我们通过与文化馆负责人以及小朋友们的交流,感受到了西兰卡普的传承工作做得很到位但是还需改进。正如西兰卡普的发展一样,我们的调研工作也尚在路上,愿我们能够满怀希望而来,满载收获而归!


作者:外国语学院 李双 摄影 陈妍

(责任编辑:许迪)